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公司組織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黨日觀影活動
發布時間:2019-06-04 點擊量:1449 分享到:
?

? ? ?5月31日,公司組織開展了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黨日觀影活動,觀看了《周恩來回延安》、《音樂家》兩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片。黨員干部職工近50人觀看了影片。
? ? 《周恩來回延安》聚焦晚年身患絕癥的周恩來總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短暫的時間內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還原了周恩來總理在延安的點點滴滴,再現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崢嶸歲月。時隔20多年了,總理回到延安,還能叫出曾經的老鄰居、老朋友的名字,還記得彼此之間發生的故事,總理幾番眼睛濕潤的鏡頭,全然表現出對人民濃濃的深情。觀看后,大家還在情境中流連,情緒起伏難以平靜,特別是“總理給自己當年的大嫂,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曹奶奶戴眼鏡的場景,讓我一下就掉下了眼淚,就是這種日常的舉動最真實、最動情”。
? ? 《周恩來回延安》聚焦晚年身患絕癥的周恩來總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短暫的時間內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還原了周恩來總理在延安的點點滴滴,再現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崢嶸歲月。時隔20多年了,總理回到延安,還能叫出曾經的老鄰居、老朋友的名字,還記得彼此之間發生的故事,總理幾番眼睛濕潤的鏡頭,全然表現出對人民濃濃的深情。觀看后,大家還在情境中流連,情緒起伏難以平靜,特別是“總理給自己當年的大嫂,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曹奶奶戴眼鏡的場景,讓我一下就掉下了眼淚,就是這種日常的舉動最真實、最動情”。

?
? ? 《音樂家》講述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流離失所,在得到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救助后,以音樂創作激勵中哈人民抗擊法西斯的故事。他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受到當地人民廣泛歡迎,見證了中哈兩國人民心心相印、親如手足的深情厚誼,用音樂在兩國人民之間建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因戰爭他不能回國,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隱姓埋名,卻不忘尋找一切機會回祖國。影片中冼星海來到中哈邊境線上,冒著被士兵槍擊的風險,不顧一切奔向鐵絲網,深情凝視著祖國的方向,最后離開時手穿過鐵絲網抓了一把雪,表現了對祖國深深的思念。同時冼星海創作的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也在激勵著共產黨人和無數愛國有志之士為民族解放頑強斗爭。

?
? ? 觀影結束后,大家說影片讓我們不僅了解了歷史,還讓我們感受了偉人魅力,接受洗禮,勵志自己;也為音樂家冼星海的愛國情懷深深感動,紛紛表示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一員,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在崗位上盡職盡責,為物化探隊的改革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